现在税局系统真是太强大了,收到税收风险提示该怎么办?让自查的内容一定就有问题吗?跟着小e往下看!
对于应对方法,给大家总结3个原则:
原则1:不要自乱阵脚
什么意思呢?首先要清楚,税务机关向你公司发来税收风险提示函,这件事的严重程度。一般来说说,税务局是对不属于高风险的纳税人,才会通过下发税收风险提示函来实施风险应对。
通常,这是由主管税务机关下发,并告知税务机关发现的企业可能存在的涉税事项情况,并且会要求企业开展税务自查。
如果在自查的过程中,发现确实存在税务相关的问题,应该及时进行改正,需要修改申报的要进行修改,而且要注意,在税务机关限定的时间内,要将自查的情况,形成书面材料,并送给税务机关。
了解了这些后,如果公司收到了风险提示函,公司老板和财务人员就要坐下来,好好分析下,风险提示函中提到的问题,是不是确实是有问题的。

例如:针对加计扣除风险提示自查!
1、是否符合规定的研发活动
2、是否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规定行业
3、是否准确归集适用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
4、是否按规定留存相关资料
原则2:不可不理税务机关的提示
税务机关既然给公司发风险提示函,肯定就是有依据、线索的,所以,收到函件后,一定是要重视,如果函件中的问题,确实存在,那么先在内部把真实问题摆出来,再咨询下税务专家,自查报告应该怎么写,材料应该怎么准备,以免提交的报告不过关。

原则3:积极联系税务专管员
因为跟企业打交道最多的还是税务专管员,他们熟悉企业情况,而且他们也与税务机关内部人员打交道多,能听到的信息也更多,比如了解了解下发这个函件是什么原因,有什么背景没有,还可以请教他应该怎么自查比较好,把握哪些重点。
在把握以上3个原则后,再根据风险提示函的具体问题和企业情况,做好应对。
注意了!如果第一次推送后,纳税人逾期不反馈的,税务局会再次通过电子税务局等渠道向纳税人推送风险提醒信息。第二次推送后,纳税人逾期仍未反馈、自行纠正不到位或者举证不充分不能排除风险的,可能转为接触式风险应对。
所以,小伙伴们收到风险提示提醒信息要引起重视,认真自查、有则改之、据实反馈,避免纳税风险。

税务稽查时的沟通事项
1、详细了解相关税收政策。在与税局沟通时,对税法和相关政策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。这可以帮助会计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,并且能够在沟通中避免误解和不必要的纷争。
2、情绪上不要慌。
3、分析税局关注的点,准备充分。金四时代,大部分的稽查一定伴随着税局的大数据风险指标,这个税局通常会告知,结合业务与风险点,迅速确认税局的关注点,以便于应对。
4、主动配合相关资料的提交。主动配合准备好相关的纳税资料和文件,比如能证明发票四流一致的合同、流水、发货单、入库单等等,以便能够准确、及时地提供税务局所需要的信息。
5、向税局写说明或陈述时,一定要条理清晰。要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虑,避免逻辑不清或模棱两可的回复。
6、寻求专业帮助和支持。对于复杂的税务问题,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支持,如财税顾问或律师,在深圳可以找创业e站咨询。
日常经营中,企业应严格遵守税法规定,加强收入核算和管理,确保收入的真实性、完性、合法性和确认及时性。同时,加强内部控制,提高员工的税法意识,及时了解税务政策和法规的变化,确保企业的税务处理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。只有这样,企业才能避免引发税务风险,保障企业的稳健发展。
关注一诺快记,掌握更多财税信息~~
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yinuokuaiji.cn/article/567 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。